在電子芯片生產領域,水質電導率的精準監測至關重要。曾經有一家電子芯片企業遭遇了生產困境。夏季時使用的電導率傳感器,到了冬季卻頻繁報警。經過一番排查,發現是低溫讓傳感器的靈敏度下降了,企業不得不停機校準,這可嚴重影響了生產進度。還有另一家廠家,為了圖省事,在冬季降低了監測標準,結果水質不達標,芯片不良率一下子上升了
15%。這些案例都充分說明了季節差異對傳感器有著硬性要求。下面邁德施電導率檢測儀廠家為大家詳細講解下! 
冬夏傳感器要求差異大 1、穩定性要求不同 
夏季車間的溫度波動特別大,白天和晚上的溫差可能達到
10℃以上。在這樣的環境下,電導率會隨著溫度劇烈變化。所以,傳感器需要具備長期穩定性,就好比一個靠譜的伙伴,始終能保持良好狀態。像優質的傳感器要能做到連續運行
72 小時,數據漂移不超過 1%,這樣才能避免頻繁報警干擾生產。而到了冬季,溫度相對穩定,可水體離子活性低,這就要求傳感器檢測下限更低,能夠精準捕捉
0.05μS/cm 以下的細微變化,以此確保超純水純度達標。 2、抗干擾能力有別 夏季車間濕度高,電導率自動傳感器的線路很容易受到水汽影響。這就好比人在潮濕的環境中容易生病一樣,傳感器也需要做好防護。所以,傳感器得具備防水防潮設計,防護等級至少要達到
IP68。而冬季空氣干燥,容易產生靜電,傳感器就需要有抗靜電干擾功能,防止靜電導致數據跳變,就像給傳感器穿上了一層抗靜電的“防護服”。 3、校準頻率有差異 
夏季因為溫度影響大,傳感器需要支持自動高頻校準,最好每 24
小時校準一次。這就像給傳感器定期做“體檢”,保證它能準確工作。到了冬季,雖然可以適當降低校準頻率,但校準精度要更高,誤差要控制在≤0.1μS/cm,這樣能減少人工干預。 在線電導率監測儀的價值 
在線電導率監測儀就像是一個智能管家,它有季節自適應模式。通過這個模式,它能自動調整檢測參數,比如溫度補償系數、校準周期等。不管是冬天還是夏天,都能讓監測“少操心、零失誤”,大大減少了人工調試成本和停機風險。 成本對比很明顯 
我們來算一筆賬,因為傳感器不適配導致的芯片報廢成本可不是小數目。而適配型傳感器的投入相對來說就合理多了。可以說,一次不良品的損失,足夠買 3
臺智能傳感器。這一對比,就能看出選擇合適傳感器的重要性。 邁德施電導率水質傳感器廠家提醒大家:電子芯片生產對水質純度是“零容忍”的,冬夏電導率監測的差異絕對不能忽視。選擇一個能“隨機應變”的傳感器,是保障產能的關鍵。各位電子芯片廠的負責人,一定要重視起來,別讓不合適的傳感器影響了生產。
本文連接:http://www.nbnnjx.com/newss-4431.html
|